首页 > 三国之董卓 > 董卓霸京师(一)

我的书架

董卓霸京师(一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残阳如血,映照在古老的官道上。董卓率领着三千铁骑,马蹄扬起阵阵尘土,向着京都疾驰而去。其身姿魁梧,满脸横肉之上透着一股决然与霸气,双眸中闪烁着对权力的炽热渴望。在他身后,士兵们队列整齐,虽人数不多,却也透着一股肃杀之气。

行至半途,后方忽有二人二马匆匆追奔而来。李傕眼尖,赶忙向董卓禀告:“主公,后方有人追至,不知何人。”董卓心中纳闷,遂止住人马,转身回望。待那二人渐近,董卓看清乃是牛辅与董瑗。

董卓一挥手,麾下人马向两旁让开。牛辅与董瑗快步走向董卓。董瑗眼眶红肿,泪水在眼眶中打转,悲戚道:“父亲……”董卓面露疑色,问道:“媛儿,你们来此作甚?”又瞥见牛辅,眉头一皱,呵斥道:“牛辅,吾命汝看守潼关以防皇甫嵩,汝为何擅离职守,来此何为?”牛辅支支吾吾,欲言又止,只得长叹一声,目光投向董瑗。

董瑗泣不成声:“父亲,我母亲病危,请父亲回去看望!”董卓闻听,大惊失色,失声道:“什么?阿图她……”刹那间,董卓脸色阴沉,内心犹如被重锤击中,疼痛难忍。他深知阿图与自己多年夫妻情深,往昔的恩爱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浮现。然此刻,大将军何进招己入京都诛杀十常侍,此乃天赐良机,一旦错过,再难寻觅。

董卓强忍着泪水,沉声道:“媛儿,汝先回,为父此刻实不能回去!”董瑗泪如雨下,哭诉道:“父亲,我已听牛辅言说,父亲是要进京诛杀十常侍,可母亲她……难道父亲真要为了权势,弃母亲于不顾?昔日那个爱妻疼子的父亲哪里去了?母亲病危,恐难等到父亲诛杀完宦官而归,父亲当真如此绝情?”

董卓面露无奈之色,缓缓点头:“媛儿,非是父亲绝情,实乃时势所迫,此机不可失。”董瑗见董卓态度坚决,绝望地叹道:“父亲,你变了,变得如此六亲不认。”言罢,董瑗怒视董卓,决然道:“若母亲有何不测,我定不会原谅你!”语毕,董瑗猛一调转马头,策马疾驰而去,唯留一路哭泣之声。

董卓欲言又止,望着董瑗远去的背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良久,他才看向牛辅,叮嘱道:“保护好媛儿!”牛辅默默点头,亦调转马头追去。

董卓凝视着他们离去的方向,心中的痛楚如潮水般汹涌,却又不得不强行压制。他深吸一口气,收拾起脸上的悲戚之色,高声喝道:“全军听令,即刻奔赴洛阳!”于是,大军继续向着洛阳进发。

京都之中,大将军何进在士族与儒士们的轮番劝谏下,渐渐意识到招董卓进京之举太过莽撞。经众人一番商议,决定派儒士种勋前去拦截董卓。

彼时,董卓大军已至离洛阳仅数十里之地,遂暂作停留。种勋携带着何进以皇帝之名拟就的诏书前来面见董卓。董卓闻报,不敢怠慢,连忙率众人迎接使者种勋。

种勋抬眼打量董卓,只见其身形壮硕,气势汹汹,心中不禁微微一凛。但仍强作镇定,朗声道:“董卓接旨,陛下有旨,前将军董卓立刻返回并州任职,防御匈奴鲜卑叛军!”董卓一听,心中顿时不悦,暗自思忖:吾本是应你何进之邀,风风火火赶来洛阳,如今却又要我回去,这分明是把我当儿戏。

董卓上前一步,一把接过圣旨,霍然起身,看了看又将圣旨扔给种勋,抗声道:“吾奉旨进京擒皇,诛杀宦官阉党,此乃顺应天命,为国除奸之举。今陛下为何又下此旨令我返回,此圣旨莫不是有人假传圣意?吾实难相信!”

种勋慌忙接住圣旨,脸色一沉,呵斥道:“董卓,汝难道欲抗旨不遵?”董卓冷笑一声:“今吾率甲士十万奔赴京都是为诛杀阉党,还朝堂清明。然汝前来阻拦,吾不知汝是受何人指使,莫不是汝乃阉党同谋,欲拖延吾大军行程?”

种勋闻言,脸色微变,心中暗惊。他原以为董卓不过是虚张声势,然听其言竟有十万兵马,若真如此,此等兵力岂不是要踏平京都?种勋强装镇定,故作轻蔑道:“董将军莫要夸大其词,吾观汝之兵马,可远不足此数。”

实则董卓仅有三千人马,本欲以此吓唬种勋,见其不上当,遂又道:“所谓兵贵神速,吾受大将军与陛下旨意而来,恐误了陛下与大将军大事,故而先率先头军马先行,大军随后便至。若尔不信,可自行前去探寻。”种勋闻听此言,心中彻底慌乱,颤声道:“董卓,汝带如此众多兵马,究竟意欲何为?莫不是要造反?”

董卓仰天大笑:“吾董卓忠君爱国,岂会造反?不过是替陛下除奸,汝休要阻拦!”种勋紧握着圣旨,厉声道:“董卓,尔不能去,此乃陛下圣旨,上面有陛下玉玺印章,尔且看清楚。若尔仍要进兵,那便是造反!”董卓心中何尝不知圣旨为真,然此等良机,他实在不愿放弃。可如今圣旨在手,若强行进兵,何进与这些士族必然会给他扣上造反的罪名,到时自己又该如何应对?董卓心中思绪万千,权衡利弊。他深知自己仅有三千人马,而京都有何进十万余兵马,若此时贸然进攻,无异于以卵击石,毫无胜算。沉思良久,董卓展颜笑道:“既如此,尔且速回禀明陛下与大将军,卓按兵不动。”种勋仍不放心,强调道:“董卓,圣旨上是令汝回并州!”

董卓勃然大怒:“汝所言真假难辨,吾率大军长途跋涉而来,汝却一味要我回去,此事吾绝难办到。若我大军将士因此心生不满,引发兵变,汝可担得起此责?”

种勋心中惶恐,一时语塞,只得道:“董卓你……”他心中明白,自己根本无力阻拦董卓,如今董卓既已答应按兵不动,剩下之事便交由大将军处置。于是,种勋不敢多留,匆匆离去。

李儒见种勋走远,急忙走到董卓身旁,低声问道:“主公,我们如今该如何是好?看来朝廷中有人不欲主公进城。”

董卓长叹一声,满脸无奈:“为今之计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传令大军,驻扎于洛阳城外二十里之夕阳亭。”李儒点头领命,转身前去传令。

董卓望着洛阳的方向,心中忧虑重重。他深知此刻局势微妙,犹如置身于重重迷雾之中,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。唯有观望洛阳城内局势,等待其弟董旻来信,再做定夺。

在夕阳亭中,董卓独自坐在营帐内,烛光摇曳,映照着他那张阴晴不定的脸。他时而眉头紧锁,思索着入京之策;时而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,似是在权衡利弊得失。他深知此次入京,虽有风险,但一旦成功,便可掌控朝政大权,实现自己多年来的野心抱负。然而,眼前的重重阻碍,又让他感到举步维艰。

而在洛阳城中,何进听闻种勋回报,心中亦是忐忑不安。他既担心董卓不听诏令,强行入京,引发一场腥风血雨;又顾虑若董卓真的返回并州,日后自己将失去一股可制衡宦官的重要力量。士族们则在一旁纷纷议论,各抒己见,有的主张武力驱逐董卓,有的则认为应暂且安抚。整个京都,笼罩在一片紧张而又压抑的氛围之中。

董媛与牛辅一路疾驰,董媛心中满是对母亲的担忧与对父亲的失望。她泪水不断,心中暗自思忖:父亲怎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?权力当真如此重要,可让他舍弃亲情?牛辅在一旁默默陪伴,他深知董卓的难处,却又不知该如何劝慰董媛。

时光缓缓流逝,董卓在夕阳亭中耐心等待。每一日,他都会登上高处,眺望洛阳城,期望能从城中的动静中洞察出一丝有利的迹象。他的内心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焦急万分,却又不得不强装镇定,以免军心大乱。而京都内的各方势力,亦在暗中谋划、博弈,一场关乎东汉王朝命运的大戏,即将拉开帷幕,究竟鹿死谁手,尚无人能知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