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大国工业:你一个民营企业搞航母? > 第816章、二十年来不变样,该改了!

我的书架

第816章、二十年来不变样,该改了!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开什么玩笑!
每一个即将倒闭破产的国企,那都是有一大堆的内部问题的,欠外债一堆,欠职工的工资一大堆……自己脑子进水,才会去接手一个烂摊子!
先砸进去几亿,然后厂子刚刚喘口气,上面就会有人各种指手画脚,厂子里会有人觉得可以继续躺着伸手要钱……一旦要将工人大批量下岗,那就会有人来阻止,不能给社会带来问题!
这种烂摊子,秦川绝对不想入手!
如果真的想要,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到企业彻底破产倒闭,所有工人都下岗,那个时候,再来个收购,然后重新招收工人上岗,只要那些真正有技术的!
看着秦川一副生怕拿到烫手山芋的样子,黄河厂的人都是心情沉重。
原本还怕卖给来阳集团呢,现在不用怕了,人家压根都不想要,在人家眼里,黄河厂就是病入膏肓,随时都会倒闭破产,谁肯要!
黄河厂,历史悠久,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下,为了解决国家缺少重型卡车的现状,黄河厂的工人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黄河大会战,用四个半月的拼搏奋战,就打造了东方第一辆重型卡车!
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货车的出现,举国欢腾!
当然,它的问题也有很多:发动机用的是船用柴油机,重量大,转速低,扭矩小,油耗高,变速箱经常出故障,后桥经常漏油……但是,那毕竟也是曾经的辉煌。
现在,黄河厂居然堕落到被一个民企嫌弃的地步了!
“咳咳,黄河厂想要继续发展,那就得搞创新。”秦川也觉得刚刚的反应有些过了,看着在场众人备受打击的模样,决定缓和一下气氛,再给他们出点主意。
曾经的老黄河因为太过落后,早就停产了,现在的黄河厂,生产的就是斯太尔91系列,七八个车型,全部都来自七十年代末期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,二十年来,没有任何进步,没有一项研发专利!
这种企业,哪怕没有包袱,也不可能适应市场竞争!
“这些年来,斯太尔重卡投放市场,你们有没有进行市场调研,看看市场有什么改进需求吗?”
周国栋等人有些羞愧。
这些年来,没啥改进的,还是老一套,至于市场调研……对于还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一套作风的企业来说,怎么可能去搞这种调研。
看到众人不说话,秦川开口:“斯太尔是从欧洲引进的,欧洲的情况,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不同,他们个个都是弹丸之地,不需要长途开车,驾驶室以日间驾驶室为主,哪怕有卧铺,也非常小。”
周国栋等人点头。
“而我们国家,幅员辽阔,斯太尔这种重卡,注定是要跑长途的,车上至少两个司机,一个开车,一个睡觉,那狭小的卧铺,让司机很是憋屈,所以,我建议,可以将斯太尔的驾驶室,向后延伸三十厘米,加宽卧铺,这样肯定会受到司机欢迎。”
苑利民赶紧拿出纸笔,开始记录。
或许他们对来阳集团的发展壮大不服气,但是他们心中清楚,来阳集团的秦总,眼界是很开阔的,绝非他们能比!
而且,这个改进难度不大,只要换模具就行,到了市场上,或许司机们就因为宽大的卧铺喜欢上了呢?
“当然,斯太尔也可以加高,搞一个上下双卧铺,上面的不用睡人,哪怕只放司机的被褥和衣服等生活用品,也是不错的。”
马书记在一旁满意地点头,秦总说的这些,他也能听懂,改动不大,效果不错。
秦总的眼光很厉害!
“舒适性解决了,下一个就是动力。”秦川开口:“斯太尔的WD615发动机引进了这么多年,也该改进提升了,对于公路运输来说,动力的需求是无止境的。”
七十年代,欧洲主流重型卡车的功率在两三百马力左右,斯太尔卡车也不例外,最早的WD615.00,是一款自然吸气发动机,功率只有200马力,后来的WD615.61,装上了涡轮增压器,功率提升到了260马力。
斯太尔是公路上的火车皮,经常拉着上百吨的货物,一旦遇到上坡,就得用最低档蜗牛爬,如果中途停车,还得退回到坡底重新起步。
这完全就是动力不足造成的。
看看后世,重卡动辄就是五百马力,在高速公路上嗖嗖地跑,一点也不比小轿车跑得慢。
所以,另一个重大改进项目,就是发动机。
听到秦川说发动机,在场的众人有些尴尬起来。
“秦总,我们自然知道发动机功率不足,但是,想要提升哪里有那么容易的……”
多年来,咱们都是仿制为主的啊,有谁可以改进提升了?车壳子改改还可以,这发动机……
“WD615发动机的基础很好,只要改进喷油泵,增加供油量,改进涡轮增压器,鼓进去更多的空气,可以轻轻松松地提升到三百五十马力。”秦川说道。
后世,东方重卡一个主要的动力流派,就是WD615系列,原始排量9.726升,功率可以轻松提升到350马力,如果扩缸的话,四五百马力都不在话下。
现在不用着急,慢慢来,原始排量,将动力提升到三百五十马力,这样一来,老司机们肯定会对这种发动机满意的。
等等,你们干嘛用这种目光看着我?
“秦总,来阳集团技术先进,能否指导我们潍柴提升动力?”
秦川这才反应过来,黄河厂的发展,还有另一个大问题:发动机。
当年引进斯太尔技术,国内有三个主机厂,同时还有几个辅机厂,同样位于东山省的坊潍柴油机厂,就承担起来了WD615柴油机的生产工作,供给其他几个主机厂。
黄河厂和潍柴之间,也有很多恩恩怨怨,黄河厂认为,都是东山省,潍柴直接划拨给黄河厂,理所应当。
但是,潍柴不仅仅供应黄河厂,还供应其他两个厂,甚至还供应其他各个重型机械厂的机械设备!在之后数年内,潍柴发展得比黄河厂好。
然后……双方矛盾不断积累,尤其是黄河厂不断拿货又不给结账,最终爆发了严重冲突。
潍柴分家,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黄河厂没了发动机,跑去找杭发,经过阵痛之后,也有了自己的发动机企业。
现在,问话的就是潍柴的负责人,谭光。
去年,谭光在潍柴最困难的时候出任总经理,一年内,就把潍柴发展成了上市公司,通过股市筹集资金,发展壮大,他们也在积极地推动WD615发动机的改进,现在听到秦川的建议,当然很高兴了。
sitemap